合理化建議系統是許多公司用來鼓勵員工參與改進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和減少成本的一種方法。然而,很多建議系統都難以長期成功,經常會出現建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以及實施效果不佳等問題。本文將分析合理化建議系統容易失敗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一、定位有偏
合理化建議活動的定位決定了工作的重點和方向。如果定位有偏,整個系統就會走偏。常見的錯誤定位有完全務虛的定位和“過度務實”的定位。前者將推行合理化建議活動僅當做姿態性的動作或員工心理調節手段,必然導致沒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員工也不會相信;后者則要求速成,或要有大效果,導致虛假“繁榮”,最后長期“蕭條”。好的定位一定是立足于長效的務實,具體定位每個公司可能不同,但應明確工作重點和方向。
二、部署策略有誤
部署策略是成功推行合理化建議系統的關鍵步驟。常見的部署錯誤包括:一開始就全面鋪開,沒有逐步推進;沒有重點培養核心員工;選擇種子選手時沒有根據職能進行布點;將員工的合理化建議成績納入直接主管的KPI考核指標中,讓主管更支持員工提建議。正確的做法是:采取分階段的靈活的部署,先培訓、小范圍試驗,再試運行;培養核心員工,影響普通員工的態度;選擇種子選手時應根據職能進行布點,保證發現各方面的問題;將員工的合理化建議成績納入直接主管的KPI考核指標中,讓主管更支持員工提建議。
三、缺乏合理的建議規則
缺乏合理的建議規則會導致員工提出不切實際或與自己職責缺少關聯的建議,或大量灌水,或占用工作時間等。正確做法是制定合理的建議規則,劃定界限和區隔,進行培訓,并定期收集評審中遇到的新典型判例,加以點評和公布。
四、建議人員缺少賦能
建議人員缺少賦能包括培訓、激活、挖掘和孵化等方面的問題。如果員工未經過相應級別的培訓就提建議,可能導致建議的質量和實施效果不佳。如果員工未經過改進基礎培訓,可能提出反精益的建議。另外,如果員工未經過EHS培訓,提出的建議有可能存在安全風險。因此,正確的做法是先經過改進基礎培訓,再提建議。剛開始提建議時,要孵化者多指導。如果經過幾年后全體員工的建議逐漸枯竭,要從外部引進新的培訓,打開思路。包括新的改進方法或最佳實踐的培訓。注意:如果運行方法得當,短期內(例如2年)是不容易出現建議枯竭的。因為公司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市場環境變化或公司成長/轉型;舊建議累積的變化;大改進引起的變化;輪崗或工作再設計引起的變化等。
五、評審人員能力不足
評審人員能力不足會導致評審結果不公正、不準確,影響員工參與的積極性。因此,評審人員應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了解改進方法和流程,熟悉公司的業務和目標。此外,評審人員還應善于溝通和協調,能夠與員工合作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合理化建議系統容易失敗的原因包括定位有偏、部署策略有誤、缺乏合理的建議規則、建議人員缺少賦能和評審人員能力不足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公司應明確工作重點和方向,采取合適的部署策略,制定合理的建議規則,加強員工的賦能和孵化,并提高評審人員的技能和素質。只有這樣,公司的合理化建議系統才能取得成功,促進改進和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