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傳統生產制造型行業重點還是在于生產模塊;企業內企業部門與系統管理都是圍繞著生產系統服務的。所以制造企業是一個生產性企業能夠生存發展的核心,所以作為生產型企業來講,想做到企業組織效率、整體效率首先要關注車間現場數據的變化,而不應該只是憑感覺下車間,只看個體的效率。另外,車間生產現場管理問題不是單方面存在的,而是相互交錯交織在一起的,那么,車間問題該怎么系統地解決呢?
車間生產現場任務不斷細化
車間生產任務不斷細化,生產任務細化到最小單位,能夠細化到一臺設備就細化到一條機械設備,能夠細化到生產小組就細化到生產小組,能夠把生產任務細化到個人就細化到個人,做到上傳下達,漸漸都有著落,事事都有回應。
當然,不同企業類型細化的內容不一樣也有一定區別,如果是一臺生產設備,今天都生產了什么產品,做了多少數量,殘次品有多少?那就要細化到這個班組今天的任務量本身。如果是按照小組,那就要細化到個人,車間現場每一位員工都有明確的工作量,今天需要多少工作任務分配。
車間現場物料排查
其實“生產管理”要分為兩個詞來看,一個是生產,一個是管理。生產是一種狀態,而管理呢?應該是在生產之前來做的。物料準備、品質要求、技術圖紙、設備狀態等等很多工作都應該是由產中提到產前來做,而不是邊生產邊來做。我們前面有了任務不斷細化以后,我們要完全圍繞著這個從訂單評審到交期分解到主生產計劃到周日滾動冷凍日計劃,這個過程當中你的物資是要齊套的,跟著我們的計劃走,而不是計劃跟著物料走。
任務是根據我們的客戶需求,通過訂單評審、通過交期分解、一直到主計劃、月計劃、周日計劃來分解,這個就需要物料要跟著計劃走,而不是計劃跟著物料走。
車間異常問題快速處理
生產狀態是很不穩定的,甚至我們有些工藝都非常不穩定,我們處于一種非穩定態,而且很多企業是給大企業代工的,這個時候,我們沒有非常主動的話語權,那你說我不做這訂單?好像也不太現實,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什么,在非穩定態的一種狀況下頻繁的、快速的處理異常,來應對這種非穩定態。就是你要不斷的變化、不斷的跟進、不斷的排查、快速地來對應這種非穩定態。
生產結果用數據顯示
做生產管理,無論是品質狀況、任務達成情況、生產周期、訂單準確率、生產異常等,每天都要用量化的數據來進行呈現。
數據代表著和反映著的是事實,而我們很多時候靠感覺,大家感覺對感覺,感覺本來就是個空的,你用空對空的,所以,特別是生產型的企業,生產部跟各個部門之間都在互相抱怨,怨聲載道,這其實就是感覺對感覺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