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30-40年前吧,臺灣有很多的家庭工廠,規模不大;但是這類小型企業去創造出很多項的世界第一;也創造出了臺灣成為世界第四的外匯儲量。這些小企業很有韌性,決策快、出貨快、分工合作明確、沒有部門間的高墻,老板對于細節很清楚;所以很容易就取得顧客的喜愛,滿足顧客對于產品品質、價格、交期的要求。”但是經過長時間發展,規模變大了,產品種類增加、管理部分多了;老板不見蹤影; 距離現場距離遠了;為了提升效率購買引進大型生產設備。所以相應的決策慢了,開會次數多了,規章制度的限制、管理制度的束縛等等原因。一個企業管理不到位,就會造成極大的浪費;如果不對管理中的浪費達成共識;企業很難持續有效的長期經營下去,那么企業管理工作的7大浪費有哪些呢?一起跟小編看下去。
企業管理最長出現——等待
這個點主要體現在上下級匯報指示上,管理中最常出現;等待領導的下一指示,等待對方的回復的,都是等待;自己也不主動去詢問,主動去找當事人要結果或者意見。這個類型的等待在工作中大量的存在,通常主要部分在中層管理;缺乏責任心和主管能動力,不愿意或害怕承擔責任所導致的。
公司制度不明確、管理流程混亂
一個公司如果管理制度不明確,管理流程像流水線,那就是非常糟糕的事情。職責劃分不清晰,業務能一般,規章制度執行不到位,業務流程混亂等等上述情況都會造成工作無序。頻率越高,企業管理就會混亂,結果導向經營不善。
企業喪失凝聚力
如果一個企業喪失了凝聚力,那么就是一盤散沙,一吹就散。只有企業有良好的協調,有效的組織,那么就會出現1+1>2的協同效應,所以企業凝聚力很重要。如果協調不力,那么就是管理者工作中最大的浪費之一。
生產經營閑置浪費
管理中將庫存的浪費稱為閑置,生產經營要素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閑置的浪費。固定資產,職能,工作程序復雜化,人員,信息等閑置或者重疊,都會形成浪費。
溝通的浪費敷衍了事、不認真,事情雖然做了,但是不追求好的結果。缺乏實際作用;這種浪費是工作中溝通不到位,工作經常可以看見。敷衍應事主要責任在責任心不強,和素質低下兩方面原因。是工作中的失職,也是一種浪費現象。
低效反復發生
沒有一次性把工作做好就是最大的浪費,總是拿過去的經驗或者固步自封;會讓些許人沾沾自喜,不思進取,不提高崗位學識。不僅導致低效率也會對整個團隊造成影響和浪費。學習能力不足,危機意識淡化,造成了許多人員的主次不分。從而發生反復,造成低效的浪費
管理無理可依
管理是要有管理制度作為依據的;如果沒有制度依賴,那么結果可想而知了。公司下達指標,管理層不知道怎么分解分工,只靠想法執行計劃,缺乏可執行性。由于沒有辦法了解和掌握計劃的進度,所以不能及時解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難以實施下去。
生產管理現場大多數可以量化,然而管理工作大多為軟性指標,具有較大的彈性,要想進行量化和細化相對困難;而且大家司空見慣,即使上級要求,也是緊一陣后松一陣。因此,我們必須對消除活動的艱巨性和長期性要有清醒的認識。從消除點滴的管理做起,向著徹底消除的目標一步一步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