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企業數字化管理現狀和發展背景下,企業實施精益管理有很多誤區存在,下邊分享6個關于企業數字化生產管理的誤區;上一篇分享了3個,這一篇咱們繼續:
精益數字化管理誤區四——精益是相互配合的結果
這一點不難理解,再一次參觀客戶生產工廠中,客戶有想法要把現有的生產裝配線改善成為U字型生產線,因為u字型生產線是現在最完善的生產線。同時也看過一些企業的生產線規劃,看見了使用u字型生產線提升了人工效率和生產率;這邊企業顧問給的建議是:要想真正實現u字型生產線管理,不僅需要規劃倉庫管理、物料管理、還有生產計劃等等,才能夠實現運轉u字型生產線的裝配??蛻艟陀X得不可思議了,為什么要改變這么多,其實顧問也理解客戶的心理,但是他只看見了別人的成功,精益數字化管理是需要企業的各個部門相關協調,相互配合,同時加入精益改善,才能夠讓精益數字化管理深入企業中去。
精益數字化管理誤區五——精益是持續改善的結果
企業在實施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是先量化目標然后細分,再去執行完成;例如生產效率或者質量管理,要求生產團隊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了這項目標,大家都會松懈下來,認為目標完成了;然后,過了個把月之后,結果在慢慢消失;原因很簡單,員工覺得這是一項任務目標,一次性就可以取得成功;但是企業想要的不是這樣的,企業需要持續改善下去,終身學習終身改善,所以精益是持續改善的結果
精益數字化管理誤區六——精益是使用管理工具的應用成果
這其實是先入為主的印象之一,在實施精益數字化管理過程中,目視化管理、看板管理、安燈異常管理還有設備生產管理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使用工具;但是如果企業只是醉心于這些方法的應用而不建立起符合企業特點的生產系統,那么這些成果也絕不是企業能夠滿足的。只有建立起完整的精益生產系統,才能讓這些工具真正支持企業的運營,為企業數字化管理帶來更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