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點:
1、維修人員因為距離較遠不想去現場,或幾天半個月才去一次現場,導致設備出現小問題沒有人知道,時間累計,小問題業變成大問題,企業上層不知道,直接決策換設備;導致企業成本消耗巨大。
2、普遍都存在工作效率低,數據難維護的問題。3、上層領導不夠重視設備管理,對于每臺資產設備不能掌握運行情況。
企業生產設備從生產開始,至報廢為止一般要經過3個階段:磨合期,正常使用期,性能衰退期。其使用壽命是由無形磨損程度、維護保養質量決定的。那么,生產設備管理都有哪些方法可以執行呢?
1.提高人員索質 第一, 采用自學、進修、授課等方式,綜合提高設備管理人員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讓大家懂科學管理,用科學管理。第二,多渠道、多層次,提高維修人員業務能力和水平。
2.合理安排大、中、小修時間及內容 設備運行一段時間后,由于各種原因,如振動、腐蝕等,原有精度會降低,設備管理人員應適時組織人員進行檢修。
3.設備絕不能帶病作業設備發生故障后,應立即組織人員搶修,絕不能帶病作業,對于重要部位,應制訂嚴格維修方案。
管理人員在巡檢線路上安裝巡更點,通過巡檢設備管理系為巡檢人員排班,巡檢人員手持巡更機進行巡更,到位后用巡更機與巡更點打卡,這樣是否有漏檢的現象一目了然,現場情況通過巡更機的時間選擇功能記錄下來,直接通過數據上傳到后臺管理系統,管理人員可以利用后臺軟件結合歷史巡檢記錄,可自動分析與統計,生成各類報表,為后續管理提供輔助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