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連接器市場規模來看,根據 Bishop & Associates 統計,2015 年到 2021 年,全球連接器市場規模從 520.5 億美元上升至 780 億美元,2022 年全球連接器市場規模增長超 60 億美元,同比增速 7.8%,預計 2023 年市場有望超過 900 億美元,屬于典型的長坡厚雪市場。
據機構預測,2030 年加速滲透后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或達 4496 億元。開源證券指出,假設 Optimus 將分別于 2023 年 /2025 年 /2030 年實現首批預定 / 規模量產 / 滲透率加速提升,單價分別為 50/20/16.8 萬元,據此測算,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分別為 561.1/2153.9/4496 億元。
以特斯拉機器人為例,動力類、編碼器類、控制類連接器都是根據軸的數量來確定用量。據了解,目前特斯拉機器人的軸大概是 20-40 個,對應的連接器用量超 100 個。在視覺方面,一般會用到 4 個以上的連接器。

單價方面,目前特斯拉用的機器人連接器價格普遍是 30-50 元 / 個,但是特斯拉會用到一些高端的,基本可以去到 100 元以上。按照 30-50 元的區間去算,假設用到 30 個軸,對應的人形機器人連接器總價值量就是 3000-5000 元,最高可以去到 1 萬元 / 每套,據此測算連接器總價值量占人形機器人 BOM 表 10% 左右。
據透露,特斯拉對于目前這個價格是比較接受的,因為用了連接器確實可以帶來很多售后便利。而且隨著特斯拉機器人的動作要更多元、更靈活,使用的軸越多,對應的連接器也會更多。
按國內機構給的 Optimus 規模量產價格 20 萬元和未來市場空間計算,假設 Optimus 各生產過程 BOM 表比例不變,據此測算出,2023 年 /2025 年 /2030 年特斯拉機器人連接器的新增市場空間分別為 56.1/215.3/450 億元。
而國內市場上,小米等廠商也有在機器人領域布局,據此測算,2030 年國內機器人連接器規模或超 450 億元。
增量市場下,本土產業鏈公司誰能分羹?
在推進機器人業務發展同時,特斯拉也積極尋求廠商供應減速器、連接器等部件。基于與人形機器人相同的技術原理,在機器人或汽車領域具有技術積累和產能優勢的廠商或將首先受益。
目前,海外連接器廠商如泰科電子(TEL)、安費諾等均有機器人相關連接器產品,國內產業鏈布局連接器的廠商有瑞可達、鼎通科技、電連技術、維峰電子、中航光電、永貴電器、意華股份、立訊精密、博威合金、凱旺科技、奕東電子、徠木股份等。

據了解,德潤電子、長盈精密、立訊精密、維峰電子等都有在和特斯拉配套做機器人連接器,維峰電子之前主要做汽車的連接器,但目前針對特斯拉機器人專門研發了一款連接器產品,有給特斯拉機器人送樣。
除了給特斯拉在嘗試做配套的廠商外,筆者發現,近年來,連接器廠商也在嘗試從家電或消費電子市場往價值量更高的汽車、工業機器人等領域拓展。
永貴電器 7 月 5 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不斷扎實基礎研發,積極拓展新市場新應用,公司的連接器產品在工業機器人上有儲備開發。
瑞可達此前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將強化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產品研發及產品供應能力,同時拓展公司產品在機器人等領域。一方面拓展業務范圍,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另一方面,產品在此行業的推廣,勢必整體帶動公司技術及產品地位提升,有利于強化自身市場競爭力。
有相關產業人士指出," 汽車用的要比工業機器人要求更高,而人形的要比汽車要求高。主要差別在于信號傳遞的損失率、屏蔽性、抗拉伸和折疊能力等方面。"
因此,盡管連接器的門檻不高,但是對生產設計、材料等有要求,這也早就了國內現有的競爭格局——目前能做連接器的公司很多,但是部分廠商的產品只能用在工業機器人上,再往上就是汽車連接器,而達到人形機器人要求的廠商少之又少。
好在目前人形機器人仍處發展初期,國內廠商仍有試錯的機會。未來隨著機器人相關技術日漸成熟,國內產業鏈有幾家公司能從中分一杯羹?集微網將持續關注。
本文來源集微網